2025年,中国税务服务市场收入总额已超过80亿美元,居亚太第一,1.8亿市场主体的财税需求正从基础核算向价值创造加速升级。与此同时,随着金税四期全税种数字化监管全面落地后,企业合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服务模式的效率瓶颈与风险漏洞日益凸显。在这场机遇与痛点并存的行业变革中,深耕财税领域二十余年的财税管理专家单晓梅,以极具前瞻性的“业财税科融合”理念为核心,带领中瑞税务师事务所集团有限公司打破数据壁垒、重构服务逻辑,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财税解决方案,更推动着整个财税服务行业从“事后合规”向“全流程价值导向”转型,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航者。
从实践痛点到创新理念突破,构建业财税协同服务格局
单晓梅拥有22年的税务系统工作经验,曾是国家税务总局师资库人才,参与过多个大型企业改组改制的政策适用研究。她在这一过程中,全面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分析改制各环节涉及的权属交易,深入研究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改组改制的税收政策,帮助企业把政策落实到位,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权属交易但未产生现金流的难题。通过这些实践案例,增强了她创造性运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的能力,同时为复杂交易的新政策提供了更多落地实操案例。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税收政策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晓梅注意到,很多大型企业在改组改制时,业务部门制定的方案往往忽略了税务的合规性,财务部门的核算又难以跟上业务节奏,最后导致税务风险集中爆发。印象很深的是,某能源企业做重组项目的时候,该企业业务团队为追求效率而快速推进资产划转,却未考虑不同划转方式对应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差异,直到税务审核阶段才发现问题,不仅延误项目进度,还额外产生了数百万元的税负成本。这段经历使单晓梅意识到,税务服务不能脱离业务实际,更不能与财务核算脱节,必须建立“业务-财务-税务”的联动思维。
传统的税务服务模式下,税务师与审计团队工作界限分明,税务师更加聚焦税务合规与优化,审计人员侧重财务及行业要求,二者缺乏协同易导致服务存在短板。单晓梅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了打破专业服务界限的理念。她主张让税务和审计等专业团队携手开展尽职调查,共同研究合规企业税务健康方案,从企业整体的运营视角出发,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无漏洞的服务。这一理念在服务上市企业时,优势尽显。单晓梅的团队主动整合不同专业的视角,既满足税务合规要求,又兼顾其他监管维度,有效避免了因单方面考量缺失导致的方案漏洞;
以“流程重构+主动管理+数据贯通”重构税务服务逻辑
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数字化监管手段逐渐普及,企业对税务服务的需求也从“事后申报”转为“事前规划、事中管控”。上市公司、大型集团因业务跨区域、跨行业,更需要“一体化、全流程”的财税服务。单晓梅敏锐地意识到,税务服务行业必须从“单一合规服务”向“价值创造服务”转型。于是,她首创了“业财税科融合”理念,通过流程重构、主动管理以及数据贯通,重构了传统税务师的服务逻辑,将财税管理嵌入业务全流程,从业务决策阶段开始介入,通过优化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和流程设计实现事前税务优化。并且,根据这一理念,她自研了6项软件著作系统,借助科技力量,将财税管理提升至智能化、预测化、生态化的新高度。
创新理念引领下的亮眼成绩单
在“业财税科融合”理念的驱动下,单晓梅作为AAAAA级中瑞税务师事务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瑞税务上海分公司合伙人带领中瑞税务集团实现了业务规模、服务能力与行业影响力的全面突破。凭借专业服务与创新型全周期财税管理解决方案,中瑞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CFO最信赖的税务师事务所”,单晓梅本人也荣获“行业影响力人物”称号,并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在上市企业服务中,她带领业务、审计、税务团队同步介入,从业务架构设计、财务数据核算到税务合规审核全程联动。至目前中瑞累计服务客户上千家,其中50%为上市公司,不乏市值过百亿、千亿的客户。
此外,单晓梅主导整合中瑞税务集团的税务咨询专家、上市公司审计团队与数字化技术,打造了多元化产品矩阵,让“业财税科融合”服务触达更多大企业。同时,关注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搭建业财稅云平台,作为孵化互联网财税创新产品的核心,上线以来已为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财税科创服务。
从税务系统的政策研究者,到企业身边的“贴身税务管家”,再到行业变革的创新引领者,单晓梅的“业财税科融合”理念,不仅源于对实践痛点的深刻洞察,更源于对“税务服务创造价值”的坚定追求。在她的带领下,中瑞税务集团已成为“业财税一体化”服务的标杆,而这一理念也正在推动整个税务服务行业从“碎片化”走向“协同化”,从“合规导向”走向“价值导向”。
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渗透与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单晓梅与中瑞税务集团将继续以融合理念为核心,为更多企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具价值”的财税服务,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
3537.37
15.58 0.44% 4015.52亿
14711.184
97.212 0.67% 6482.90亿
3421.329
27.614 0.81% 698.3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