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复旦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立商科。作为全国首批创办MBA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复旦MBA自1991年创立以来勇立潮头,成为国内领先、享誉全球的MBA项目。
在复旦MBA的大家庭中,汇聚着一群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杰出青年。他们带着热忱奔赴上海,在这片活力满满的沃土上汲取成长力量,解锁全新认知维度,更将以所学奔赴未来、书写精彩篇章。复旦MBA究竟有着怎样的吸引力,让他们远道而来?这段求学之旅,又带给了他们哪些与众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蔡沚潼Victoria,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复旦国际MBA项目2025级的新生。本科毕业后,分别在公关传媒和外贸行业工作过。
Q:作为香港学生,在众多MBA项目中为何选择复旦,复旦国际MBA项目在国际化、区位优势等方面对你有什么吸引力?
我选择了复旦国际MBA项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项目和MIT合作。项目使用英文授课,课程设计和国际接轨,不仅能够通过项目学习到本土化的应用,还能从国际化课程和有国际化背景的老师们那里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发掘不同行业的未来发展动向,以及在多变的国际形态中运用国际化思维的管理理念去突围。

Q:香港与上海的商业环境有何异同?复旦MBA如何助您理解内地市场、拓展内地机遇?
我觉得上海和香港的营商环境非常相似,这两个地方都是国际化都市,对外来投资者都提供了良好的对外优惠政策和国际化商业环境。
不同的是,上海比香港面积更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更多,和中国其他地方以及和全球各个城市都有更直接的链接。很多国际品牌的亚太区总部都从香港转移到了上海。上海已经成为了贯穿中西的交点,是未来中国企业和全球化企业交汇的商业中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复旦MBA的中国概论课,这节课从经济角度,让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历史的发展和政策如何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让我们短时间就能理解内地市场和社会概况。
复旦MBA课程、校友网络和职业发展服务都提供了很多资源给我们学生,包括全国的优秀校友的分享、中国领先企业高管分享,以及全球品牌高管分享会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和平台。
Q:在MBA课程的小组作业中,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通过小组作业,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在更深的交流中对中国社会现状和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开心交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Q:如果把你这段复旦求学经历比作一段“盲盒”,你觉得你开出的最珍贵的“隐藏款”是什么?
“隐藏款”应该是在学习以外的经历。通过Orientation和加入班委收获到了珍贵的友谊和潜在的创业合作小伙伴。另外,通过参与恢复建院40周年活动,我解锁了直播主播的经历。这些都是学习以外收获到的宝贵经历。

Q:请用一句话向香港的考生推荐复旦MBA项目。
复旦MBA是一笔对自己非常值得的投资,不只在学习层面上会有收获,更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吕姗姗,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目前就读于复旦MBA项目2025级中文5班,正在创业中。她本科就读于澳门大学,是英国华威大学硕士。
Q:作为澳门学生,在众多MBA项目中为何选择复旦?
首先复旦在我心目中处于中国高校的TOP梯队,能和复旦双向选择是我的荣幸。其次,在面试环节中,我感受到了复旦老师们的亲切和项目人文关怀的氛围,加深了我对这所全球知名高校的向往。另外,复旦管院的新院区十分有设计感且国际化、现代化,这点也对我十分有吸引力。
Q:澳门与上海的商业环境有何异同?复旦MBA如何助你理解内地市场、拓展内地机遇?
澳门的产业相对单一,商业发展受限,来到上海之后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也感受到了更丰富多元的文化环境。其实我的创业之旅略早于复旦MBA课程的就读,在来到复旦之前,我可能会感觉到迷茫,有段时间压力大到难以入眠,毕竟在上海毫无根基,对我来说上海的商业环境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来到复旦之后,我仿佛在上海找到了一个自己的归属,不论是老师们的知识普及还是同学们的人脉帮助,这些都让我在创业这条路上增强了信心。希望在未来我能够和复旦MBA互相成就。
Q:在MBA课程的小组作业中,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内地的同学们基础知识很扎实,且来自各行各业,丰富了我的见闻。知道我来自澳门,同学会对我感到好奇,也很热情,感谢大家。
Q:如果把你这段复旦求学经历比作一段“盲盒”,你觉得你开出的最珍贵的“隐藏款”是什么?
我觉得复旦区别于其它我曾就读的高校,最特别的一点在它的人文关怀。复旦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们都非常通情达理且面面俱到,这点是我在复旦之外的地方比较少能体会到的,非常的珍贵。

Q:请用一句话向澳门的考生推荐复旦MBA项目。
加入复旦MBA来感受一下最独特的内地商学院教育吧,学生活动非常丰富哦。

张舒美来自台湾省,目前就读于复旦国际MBA项目, 在美国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就职于家族纺织企业,五年期间在公司不同的岗位轮值,从采购,生产及业务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由于在公司的管理及策略发展角度欠缺方向,为了更好地接班并带领公司前进,她决定来复旦就读MBA项目,构建管理知识体系并提升领导力。
Q:作为台湾学生,在众多MBA项目中为何选择复旦国际MBA项目?
会选择复旦国际MBA是因为项目很注重国际化,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同时也提供很多内地企业的参访及座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内地市场,帮助拓展全球视野。
Q:台湾与上海的商业环境有何异同?复旦MBA如何助您理解内地市场、拓展内地机遇?
台湾的商业环境比较稳,规则清晰、节奏不急不躁;上海速度非常快,行业更新、机会出现、竞争对手冒出来都很快。在这里,我能很直接感受到“市场在变,机会就在眼前”的那种速度。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复旦MBA提供的“中国概论”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希望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我而言,是非常好的入门基础。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把握大陆市场的机遇,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Q:在MBA课程的小组作业中,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小组作业中,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带来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和创新思维, 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跨文化协作体验。大家的成长环境、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上会有差异, 所以在讨论和沟通方式及用词上需要磨合。但在不断交流和互相理解中,我们学会了将多样性转化为团队优势,例如把善于动手的人放在方案原型和落地执行上,把擅长总结的人放在结构和叙述上,团队合作能做出比个人更完整的成果。
总体来说,这种合作让我更意识到跨文化沟通、角色分工、期望管理的重要性,也让我看到不同背景可以带来的创造力和能量。这是读MBA过程中最有收获的一部分。
Q:如果把你这段复旦求学经历比作一段“盲盒”,你觉得你开出的最珍贵的“隐藏款”是什么?
如果把我在复旦的求学生涯比作一个“盲盒”,我觉得我开出的最珍贵的“隐藏款”是:对世界的多维理解方式。
我原本的思维模型更偏向线性:有问题→找方法→给答案。但在复旦,我遇到的人、读的书、做的小组讨论,都让我意识到很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而是取决于视角、立场和假设条件。
我开始会问:“我们为什么这样看待这个问题?它还有其他框架吗?”这种从“求对”向“求懂”的心态转变,对我之后做决策、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甚至面对不确定性,都产生了非常深的影响。
所以说,我开出的隐藏款不是某一项技能,而是一种更立体的思考方式。
Q:请用一句话向台湾的考生推荐复旦MBA项目。
复旦MBA拥有优秀的师资、优质的课程和全面的职业支持,是一个可以亲身感受内地速度、商业生态和人脉网络的绝佳入口。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
3537.37
15.58 0.44% 4015.52亿
14711.184
97.212 0.67% 6482.90亿
3421.329
27.614 0.81% 698.30亿